高速加工(一)
新一代的机床,性能大大改进,主轴转速可以轻松达到20000rpm以上,进给可以达到30000mm/min,这大大提高了效率,把潜力释放出来,需要使用者研究规划工艺、优化程序、选择合适的刀具。作为硬件的机床,它的性能出厂是固定的,用户无法调整。强制性的提高转速、进给、切深,牺牲的是机床寿命、精度。是小马拉大车,野蛮操作。这不是可行之道。
充分发挥机床性能,现实低成本的高速加工,才是用户所需要着重要研究考虑,也是可以挖掘潜力的部分。
二
图一,这是个曲面的精加工刀路,直觉告诉,这个程序不错,为什么呢?仔细分析发现:1,全程无空刀路、无抬刀,都是在有效切削零件。2,所有刀路流畅,都是圆滑过渡,无拐点。3,刀路步距均匀,梳密一致,效率高,路径最短。
程序运行时间(也就是机床加工时间),包括两种部分,一是切削(切到工件,刀具接触加工要素)总时间,二非切削时间(离开工件到下一个工位时间,换刀时间等)。
非切削时间占得比重越小越好,但不可能是零。还是前例,它的非切削时间只有进到与离开时间。
现在的数控程序大多是CAM软件生成,依据零件加工要素的特点,选择不同的策略。同样的加工要素,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策略,生成不同的程序。这些程序都可以完成零件的加工,但是程序的质量会有差别。
程序质量的高低差别,通过效率、表面质量、刀具成本、甚至机床寿命(大批量流水线生成的机床反应明显)体现出来。
这些差异很难用量化评价标准,大多依据个人经验判断,虽然难以量化评价,还是可以按照前面三条粗略评价。
页:
[1]